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,能坐着就绝不站着,能躺着就绝不坐着,能待着就绝不干活,电视、电脑和手机是他们的伴侣,沙发则是他们的温床。
“懒”被视为一种劣习,但不管怎么努力,懒人好像很难改变自己。
为什么这么懒呢?
他们可能自己也不明白。
通常认为,“懒”是一种习惯,是生活环境造就的。
但研究人员发现,“懒”真的存在于基因中,你的“懒”可能是天生的!
来自密苏里大学兽医学院的Frank Booth教授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。
他思考到:懒惰究竟是自我意识的选择还是天生基因使然呢?
于是,他开启了长达十年了的寻因之旅。
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, Booth首先挑选了80只雄性大鼠和80只雌性大鼠,将它们放进带转轮的笼子里,测量它们在6天之中的主动奔跑量。
接着,他让跑得最多的26只大鼠互相繁殖,让跑得最少的26只也互相繁殖,重复了10代后发现,“爱跑”组大鼠的主动奔跑量比“懒惰”组大鼠多出10倍。
随后,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两组实验鼠的基因组,并比较了其生命物质指标。结果发现,两组实验鼠的基因差异是十分明显的。在大脑某区域里的17,000个不同基因中,识别出了36个可能影响到体育锻炼动力的基因。
什么基因在操纵我们“懒惰”呢?
科学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,Frank Booth及其团队带着新的疑问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。
这次研究人员刻意将“爱跑”组的大鼠与“懒惰”组的大鼠进行交配,以探究这36个基因对在遗传水平上对体育锻炼动力的影响的遗传程度。
试验结果发现:在“懒惰”大鼠的体内,蛋白激酶抑制剂α基因在“懒惰”大鼠中显著减少。也就是说,一种与大鼠“犯懒”的特定基因已被找到了,并且这一基因可能在人体中也存在。
如何克服“懒”的习惯?
虽然懒和基因有关,但我们不能以此为挡箭牌。
如果你想把懒的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,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加积极、活跃,可以试试以下这些简单的建议。
确定具体、可行的目标。有目标才有动力,有动力才更能克服懒。
学会自我监督。对既定的目标要持之以恒,时刻检查、监督、提醒自己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。
香港卓信医疗化验所认为,坏习惯很好形成 ,好习惯却很难养成,所以一定要坚持,这样才能克服“懒”的习惯!